绍兴高速强化科技应用 推进“数智”交通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日俱增的交通出行压力和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推动交通行业大踏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作为浙江第一路的杭甬高速,见证了浙江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为破解非国标八车道、交通流聚集等难题,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绍兴管理中心党总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号召党员下沉一线攻坚克难,将“科技+交通”相融合,持续创新升级,在“通行更顺畅、服务更优质、出行更安全”方面取得新突破,路域综合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主动管控
第一时间发现高速主线车辆故障或事故等事件,能为主动介入处置争取时间,进而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党委委员员戴弘淼牵头负责柯桥至绍兴十公里试验路段智能检测系统场景应用工作,经过团队两个多月的日夜奋战,试验成功一套行业领先的事件主动发现系统,通过雷视一体机、路侧信息发布设备、路侧边缘计算服务器三位一体的融合系统排除动态隐患。
其中,雷视一体机应用了毫米波雷达和事件光感摄像机技术,能全天候、全气候在半径350米范围内实现对移动物体的扑捉与追踪,并以超高分辨率对物体扫描,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角以及相对速度。路侧边缘计算服务器根据采集的数据判断出停车、缓行、拥堵、危险驾驶、抛洒物、行人等一系列事件类型,实现车道级的精准判断,并把信息上报监控中心。
通过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事件判断精度,其全天侯、车道级的各事件检测精度可达98%以上,对影响交通的行人、抛洒物的检测率也在95%以上。
语音播报、智能报警保安全
增设港湾式停车带和语音播报系统是绍兴管理中心解决大流量状态下非标八车道困境的一大举措,杭甬绍兴段共设有18对港湾停车带,供车辆在应急情况下短暂停留。为避免车辆长时间在港湾带停滞影响后方车辆安全,党员王大雁、郑昊联合设计研发了语音播报提醒设备和智能报警预警系统,配置到港湾停车带及路侧护栏后,交通安全大幅度提升。
车辆驶入港湾带时,红外线警报系统第一时间侦知车辆驶入停车带,语音播报喇叭对驶入停车带车辆播放“警戒区域请尽快离开”的提醒,劝告停靠车辆驶离,保障通行车辆安全。新增设的“高速公路智能报警预警系统”前端是一块二维码反光片,安装在高速公路主线护栏上,每隔20米左右配置一块。司乘有求助需求时,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显示所在准确位置,再根据内容填写联系号码以及报警类型确认“提交报警”后,高速交警和高速管理部门就能第一时间作出施救反应。
智能报警预警系统是对传统电话报警和驾驶人自行预警、预警车辆预警的有效补充,为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处置、清障施救、施工作业、恶劣天气管理等特情处理提供更准确、更高效、更安全的报警预警服务,全面提升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营服务水平。
护栏机器人实现远程预警
利用现有高速主线门架情报板,在车道拥堵和车辆抛锚时,可以有效提醒司乘人员提前做好减速、避让等措施。但如何能做到预警力量第一时间到达,保障拥堵路段车辆或抛锚车辆安全,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是摆在党员张松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松尝试了定向喇叭播报、无人机巡航等多种方法,但都因为适用性不强而一再否决。
在没有先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张松和他的团队一直不气馁,经过反复的论证试验,最终一款自主研发的“移动式护栏预警机器人”在G92杭甬高速得以应用,专门对高速公路应急施救、养护作业现场和特殊交通状况进行安全预警。该机器人的应用,填补了高速公路主线事故发生到施救人员到场期间的安全预警空档,是保障交通安全、建设“智慧型”道路的有益探索。
一旦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监控员直接在PC或手机端发出操作指令,机器人结合卫星定位及高速公路里程桩号准确到达指定位置进行预警。在4公里辐射范围内,机器人最迟6分钟即可到场,在预警车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机器人预警的提前介入保障了周边通行车辆的安全。
系列交通科技的研发,凝聚了三个团队24名党员一年多的心血。党员在哪里,堡垒就在哪里,创业创新的精神就在哪里。绍兴管理中心抓党建促强企,抓党建促创新,有力推动了智慧交通的发展。(骆加春)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福建南平:“‘才聚武夷’人才峰会”圆满召开
2022-06-02 18:00 - 衡水高新区:科技赋能 无人机助力打造智慧执法新格局
2022-05-13 18:00 - 关于首都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来自生产一线的他们这样说
2022-06-08 12:00 - 绍兴高速强化科技应用 推进“数智”交通高质量发展
2022-05-25 18:00 - 厦门思明区:市场监管局规范企业信息公示行为
2022-05-09 18:00 - 建行衡水分行:利用立体画打造网红打卡地 为创建文明城市添彩
2022-04-28 18:00
推荐阅读